跳至主要内容

【浪漫巴黎 (三)】误闯凡尔赛市场

凡尔赛(Versailles)是巴黎比较郊区的一个小镇,因为凡尔赛宫而著名。16至17世纪,路易十四因为巴黎频频发生暴乱,而迁移到凡赛尔宫(Château de Versailles)。凡尔赛也从一个森林,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小镇。

凡尔赛和巴黎市中心的感觉很不一样。这里比巴黎市多了一份纯朴,一份悠闲。街上走着的人们,步伐都比较慢,穿着也比较随意。不过,在这里真的要很小心,因为有很多遛狗的人们,一不小心,就会踩到狗屎了!呵呵!

我们因为害怕“迷地铁”(因为巴黎的地铁路线实在太多了),所以很早就出门,也没有吃到早餐,所以一到达凡尔赛,就觉得先找些东西吃。原本以为好像阿姆斯特丹(Amsterdam)那样,会看见很多卖英式早餐(continental breakfast)的餐馆,结果走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最后竟不经意的走到了当地的菜市场。

位于教堂前的菜市场
这里的菜市场很干净,摆放的蔬菜水果,看起来都很新鲜,很诱人呢!我们商量了一会,就决定在这里买一些东西来解决我们的早餐。处在一班洋人当中,我们两个黄皮肤的小女生,特别引人注目。档口的小贩,纷纷向我们兜售货品。幸好在塞内加尔(Senegal)待了两个月,我们还可以用一些破烂的法语和当地小贩沟通。

售卖烤鸡和马铃薯的恩爱夫妻,大方的让我们拍照

菜市场贩卖的大多都是蔬果,只有一档卖烤鸡和马铃薯。我和Loocy在“别无选择”之下,只好到那一档购买熟食。不过其实那一档有很多人排着队买,看以来很美味呢!我们买了一只五欧元的烤鸡和二欧元的炸马铃薯。

人们常说法国人很冷淡,可是这里的人们却热情得不得了! 档口的主人一直和我们攀谈,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和他说“Malaisie”(法文里的马来西亚),他就一直在嚷说“Malaisie all pretty gals! ”, 逗得我们好开心。

我们在售卖鹅肝罐头的档口,犹豫着要怎么买的时候(标签全是法文),遇到了一个好心的法国人。法国人带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看起来好像一位混血儿。他和我们说他的妻子是华人,所以他会说英语。他充当我们的翻译,帮档口老板介绍那一些罐头。

我们的战利品

我们最后还买了一些草莓。那里的草莓很大颗,还很甜,很多汁呢!一大盒只卖三欧元。离开市场前往凡尔赛宫“野餐”之前,我们也经过一间很漂亮的面包店,买了一杯美丽的甜品。

有一个朋友和我说,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最好就是去看看他们的菜市场。我很认同。这一次误闯当地的市场,让我觉得更贴近他们的生活。这也是自助旅行的一个优点 - 意外惊喜。呵呵!


评论

发表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Congkak

今天无意间在apps store 发现了congkak这个游戏,马上下载来玩玩。游戏是很不错,可是脑子里一直想要抓着玻璃珠子。抓着玻璃珠子的手感,听着玻璃珠子跌落洞里和木头相撞而发出的清脆声音,这一些都不是游戏有办法模拟的。当然,我更想念的是和我玩congkak的对手。 congkak在我们的玩伴里并不陌生,几乎每一家都有一艘。那时候玻璃珠子还真的很便宜,一盒一百粒也只卖一零吉。而且玩congkak的木板也很讲究,如果木质太粗糙,很容易有小木刺会刺伤手,或是刺到指甲。所以历史越悠久的congkak越好,因为表面都给磨到平滑了,可以很安心的伸手进一个又一个的洞里抓珠子。 congkak有很多种不同的规矩,通常我们都会在游戏开始前说好最后全部珠子入洞为赢家或是相反。偶而也会耍诈,就是把两个珠子藏在手里,碰到空洞时就假装时从洞里抓起两粒珠子;再不就是用假动作假装把珠子放入洞里,但是其实是悄悄skip了。当然传珠子的本领要多加练习,以免穿帮。很多时候被抓包,大家也就笑笑道歉了事。 很怀念没有电脑,astro,iphone的年代。放学后百般无聊的我们,就以这些小玩意为伴。偶然没有玩伴,就会缠着外婆陪我玩。滴滴答答的,又一个下午 ...... ************************** Congkak 玩法(摘自维基百科) : 每回合玩家輪流行棋,從己方有棋子的小洞取出所有棋子,以順時鐘方向分配到其他的洞中,但不經過對方大洞,一洞分配一顆,直至分配完。 最後分配的一顆棋子若落在有棋子的小洞中時,需再從該洞再進行分配動作,直到最後分配的棋子落無棋子的小洞方結束回合。 最後分配的一顆棋子若落在己方大洞中時,玩家再行棋一次,任選從己方有棋子的小洞再重複上述動作。 最後分投結束時落於己方小洞,若正對面的對方棋洞有棋子,則把方才該顆棋子與對方該些棋子全取走放進己方大洞作為分數。 玩家無法分投時,則必須放棄回合。 當一方獲得超過總棋子數量一半時得勝。

答案是 ....

巴士!

大选来了!

三月八日就是大选日了!所以今晚我会飞回去登嘉楼,好好利用我手里的宝贵一票!第一次投票,很期待。   以前小时候就是看到妈妈外婆外公他们一大堆人走路到家后面的马来学校,我不能跟去,因为我是小孩子。那时候不晓得什么是大选,为什么有大选。只是知道大选的时候,仿佛很热闹。路边都挂满了蓝色的三角旗,当然也有青色的。住家附近偶尔会设立蓝色的小屋,彻夜灯火通明,里面的人们似乎都很忙碌,不用睡觉。然后那些平时很"巴闭"的"大粒人",就会来我们那一条街,一家一家的和我们握手,他的身后总是跟着一群人。   今年我将投的州议席,是马华和很多大学朋友支持的pkr。我还不知道要投那一个。马华的候选人我认识,可是我有一点生气他,因为我们的老家(就是楼上提到的屋子)要拆来建马路的时候,他没有帮我们极力争取。我们的街也可算是老街了,日本打进来以前就有了。门上还有日本战时的子弹痕呢!为什么他们都不珍惜这些有历史价值的老街呢?可是另外一个问题是,pkr的候选人,我却完全不认识。   问过很多即将投票的中学同学(和同学谈投票感觉很奇怪,因为这是我们不曾谈过的话题),看来他们都是比较倾向马华。外婆还告诉我,华人要帮华人。这一次,我是否应该还是听取老人言呢?   好烦,让我再想想 ....